以下劇照、圖文 取自 台視 妹妹 官網八大電視 妹妹 官網 / 妹妹官方粉絲專頁 / 版權屬於臺灣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八大電視公司 所有

 

 

文字版 

【妹妹‧誕生】 編劇/徐譽庭-第一封信

【妹妹】這個劇本,來自很多我真實人生的拼湊。

我的家庭有點複雜,總而言之,我有兩個姊姊、一個哥哥,全是同母異父。所以我跟上面的哥哥差了八歲、大姊差了十八歲,並且不住在一起。他們住在基隆,我住高雄,幾乎是臺灣最遠的距離。

很小的時候的某一天,我已不記得大姊為什麼南下,她接了我去基隆玩,我心裡又期待又害怕,畢竟是第一次離開媽媽的身邊,但我真的很想去看看從未謀面的二姊、哥哥。

我們搭了十個小時的慢車來到基隆,冒著雨爬了一輩子都爬不完的山中階梯,很深的夜裡,到了「他們家」,經歷了我生命中最公主的一晚:大姊急忙幫我換下濕透的衣服、二姊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對妹妹的喜愛,竟翻出了自己剛剪下的及腰長髮給我看、我哥找出了所有能吃的東西……他們帶著疼溺的笑容圍繞著我的畫面,我至今忘不了。

然後我就發燒了。很燒。也許是被二姊的頭髮嚇的,也許是淋了雨。他們驚慌失措的忙著幫我退燒,然後我就仗著那些嬌寵,得寸進尺的含淚說道:我要哥哥陪我。當時年紀也很小的我哥,徹夜握著我的手,未睡。

現在想起來,那夜我生的是名符其實的「公主病」。

雖然是「我的家」裡的獨生女,但我從未當過公主。通常人家的家庭要不是是嚴父慈母,就是父慈母嚴,而我的運氣真好,爸媽都是脾氣很大的山東人,所以我是在嚴母嚴父的管教下,寂寞的長大的。

回到高雄後,我一直巴望著有一天哥哥能來同住。至少是一個暑假或一個寒假,讓我再享受一下公主的生活,但始終未能如願。再見到我哥時,他已經到了談戀愛的年紀,笑笑叫我了我一聲「丫頭,來啦」就急忙出去會女友。我死要跟,結果失望的餵了一晚的蚊子,我哥自始至終都盯著他的女友,未曾看我一眼。

可我還是留戀著「哥哥的保護」,總是幻想著「期待的情節」。小學時候我練芭蕾,常常前晚參加比賽,次日就頂著媽媽精心梳起的包頭去上學,班上男同學就愛整我的包頭,鬧到生氣時,我就會說:「我哥是流氓,等他來高雄就會來打你!」 (未完待續)

 

【妹妹‧誕生】 編劇/徐譽庭-第二封信

我哥真的來高雄了。因為大學聯考受挫,擔憂的媽媽把他接來高雄補習、就近管教。我感覺我哥那時候的確有「變壞」的傾向,書包帶子故意耍酷的拉的死長、穿喇叭牛仔褲、抽煙……所以我總是離他遠遠的。我媽為了讓我哥「振作」,帶著他去金子店當場摘下自己脖子上的金鍊子,折成現金,替他交了補習費――那段「光陰的故事」的情節,就是我哥的真實故事,說起來我媽應該可以做很屌的編劇。

而我哥果然從此發奮唸書。但還是與我保持那種「很近的遙遠」。

那段時間我超吃醋。我覺得我媽要不重男輕女,要不,我可能是撿來的,我哥才是親生的,她每天細心的料理著我哥愛吃的東西,什麼都最先想到我哥。直到我在媽媽的小盒子裡發現了一張照片,是我哥的大頭照,小學三年級,很矬。照片背後寫著――

「媽,我好想你。毛毛」

我突然懂了。大哭一場。哭我哥的思念,哭我媽的自責。據說我媽離開我哥時,我哥才三歲。

我突然好想回到我發高燒的那個晚上,跟我哥說:

「毛毛不要怕。我把幸福還給你。」

可我根本做不到。不管是讓時間倒流,或者把失去的幸福還給我哥。

我只能遺憾,遺憾我跟我哥,始終無法回到那一晚的親密。我常在想,我哥是否嫉妒過我?我不敢問他,但有件事,我卻始終難以抹滅。在我媽開麵店的那段日子,換我到了談戀愛的年紀,我哥已定居高雄。有一天,我急著去約會,可是店裡還熱鬧,我哥要我晚點去,我不肯,正經歷生命中另一個磨難的他,舉起了手,當著滿店的客人面前,打了我一耳光。

現在我知道了,那不是妒忌,而是「教我珍惜」。

但,事件之後,我跟我哥從疏遠到疏離,接著時空交替,他在高雄、我到了台北。有一天,我接到大姊的電話,那時,我正在屏風表演班導演第一齣大型舞台劇,新聞發佈後,上了報紙藝文版,版面上對我的報導篇幅頗大。大姊在電話裡說,我上報那天,我哥打電話給她跟二姊,問她們有沒有幫我收集報紙,大姊說「什麼報紙」,我哥大發雷霆:

「你們都不關心丫頭!你們是怎麼作姊姊的!」

我在電話彼端沈默著。其實我哭了。哭了許久。我果然是他唯一的妹妹。

母親走後的那49天,他與我守在台北。我們每日摺著紙蓮花,每日聊著母親,他說:

「你是媽最愛的。她從來沒離開過你。」
(未完待續......)

【妹妹‧誕生】 編劇/徐譽庭-第三封信

我對「哥哥的保護」至今充滿了嚮往。或許是成長期的未被滿足吧。所以我很妒忌我的外甥狗狗和他妹妹。我覺得他們偷走了我渴望的人生。

他們兄妹倆的感情真的超好,是會讓他們的女友、男友嫉妒的那種。有聊不完的話、共同的喜好、時不時就上演哥哥揹妹妹的噁心橋段。尤其是哥哥擔心妹妹的時候的那種「罵」,你完全可以感受到那代表了有多疼愛。我羨慕,羨慕他們可以徹夜的說著話,直到睡著;羨慕外甥女可以那麼自然的喊著「葛格」;羨慕他們一起玩馬力歐;羨慕他們可以沈醉在樂高一整天。至今一個三十多、一個快三十歲,還是這種感情。

他們都與我同住台北多年,所以有一次,我目睹了他們的吵架。我忘了原因,只記得妹妹生氣的踹了她哥一腳,卻反而頓時肚子劇痛不已。哥哥嚇傻了,氣卻一時收不回來,於是我騎著摩托車十萬火急載著外甥女去掛急診。

我在醫院接到外甥的電話,是哭過的聲音,焦急的問我要不要趕過去?我又好笑又好氣的說不用,等她從廁所出來就可以回家了。原來是肚子裡的陳年宿便惹的禍。

「哥哥」其實是一種態度。是不分血緣與年紀的。

因為這些年來,我的外甥也常常以「哥哥的姿態」保護著他的小阿姨。他會很MAN的罵我的糊塗、教訓我的愛買;不管在紐約唸書還是在北京工作,每幾天就會在Skype上點名,要跟我說話、並且要看到我的臉,確定我是好的。

我記得外甥女曾經說過,要找一個男朋友跟哥哥一樣就好。

那句話觸動了我下筆寫《妹妹》。

我知道外甥女的意思。誰不渴望一份「那麼懂得、那麼契合、永遠在你前方讓你崇拜」的感情啊!

你的生命裡,有這樣一個「哥哥」嗎?

他不是外星人,不能幫你擋住災難;他不能一擲千金,博你一笑……但他會在921地震的時候說:「我們一起,不要怕。」

而全天下的哥哥啊,當你不捨自己的妹妹被傷害時,別忘了,你身邊的那個女孩,也是某人最珍愛的「妹妹」。

今年暑假,哥哥們、妹妹們,我們一起來「懂得」吧。(完)

徐譽庭
arrow
arrow

    er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